close



民國九十四年九月九日,我在三民書局買下,
由張曼娟所著的「不說話,只作伴」這本書。

小孩子大多數的時間靜不下來,
嘴巴機哩瓜啦講不停,
就算是自己一個人在玩玩具的時候,
男孩兒會對著無敵鐵金剛說『衝阿!!逼咻!!轟!!啪!!』;
女孩兒會對著洋娃娃說『妳肚子餓了嗎?我塗可愛草莓巧克力醬麵包給妳吃喔!妳要乖乖唷~』;
想笑的時候就大聲笑、想哭的時候就大聲哭,
說話--也可以講是發出聲音--對小孩子來說,
是最簡單也最直接讓別人感覺到他們存在的一種方式。

長大一點,
個性、表達方式、自我意識以及自我存在價值有了雛型,開始雕塑的時候,
我們有了選擇,
表達自己的聲音、闡述自己的理論換了一些方式,
可以跟自己的好朋友互相訴苦,或寫在自己的日記本上,或畫圖案在廁所的牆壁上;
但是,懂得越多、學得越多、在乎別人越多,
自己聲音的音量就會越來越輕、越來越小,
縱使有人仍然是個大嘴巴,下課的時候講,上課的時候也在講,
可是一被老師叫起來問問題的時候卻是頭低低,變得甚麼都不敢講,

在這個階段是--
「我可以小小聲地告訴你,你不要跟別人說喔。。。。。」

伴隨著年紀的增長,不說話的情況也越來越加深了,
此時,多半呈現兩極化,
不是我沒想那麼多、我不知道、那要怎麼說?要說甚麼?
就是累了、倦了、看透了、我不想說了。

其實,人與人之間相處,好難阿,對我而言。

雖然我是小時候的話不多、長大後的話很多,
但我仍怯於跟別人有所互動,
也許是我臉皮薄,也許是我覺得「我心中有你」即已足夠你在我心目中的份量,不需言語,
打個電話拜個年?沒必要,我心中記得你就好;
在 msn 上傳個簡訊問候一下?沒必要,我心中記得你就好;
到最後我變成一個不常跟朋友聯絡哈啦,只愛待在家裡打電腦、看漫畫、看書,偶爾跟貓咪說說話的「宅男」,雖然我不否認自己還的確蠻像個只會跟一隻貓碎碎念的獨居老人。

其實說話對我來說不是難事,雖然我會大舌頭,
要我講出一番令人丈二摸不著頭腦的大道理也很簡單,雖然廢話佔了十分九,
曾幾何時我也有過那段內心情感萬千,
每每想說的話可有如滔滔江水般連綿不絕地快要湧出,但我卻板著臉孔不發一語的時光,
其實並非我不知道要說甚麼、要怎麼說,更不是累了倦了,
而是我在等著你說、等著聽你的話。

在偶然一次逛書店時瞄到張曼娟的這本「不說話,只作伴」,
坦白說我以前都只耳聞她的大名,其著作我一本都沒看過也沒翻過,
談不上是個忠實讀者,
而這本書給我的感覺就很像是朵荷花,
很怡然自得的浮在那邊等著我來駐足欣賞。

雖然我的腳步尚未能夠瀏覽整座花園,
但此朵荷花已足以讓我尋味一生。

以前我的出發點,是因為我不說話,所以我才會有時間聽你說話、跟你作伴。


這本書,讓我來跟你作伴,我可以不說話。




 不說話,我們才能聆聽彼此。

 不說話,只作伴。

 是我嚮往的感情生活,必須經過更長久的時間才能抵達,而我已經出發。

                   張曼娟 不說話,只作伴 自序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』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阿宅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